形跡可疑是什么意思
行動詭秘,令人懷疑
鄧以形跡可疑,故亦不敢告人,托之歸寧而已?!读凝S志異·房文淑》
國語辭典形容人的舉止、動作或態度令人起疑。《清史稿.卷四二二.王茂蔭傳》:「各處捕獲難民,指為形跡可疑,嚴訊楚毒?!埂段拿餍∈罚谝晃寤亍罚骸缚匆娪行污E可疑的,以及箱籠斤兩重大的,都要叫本人打開給他查驗。」
成語解釋 | 舉止和神情很值得懷疑。形跡:舉動和神色;可疑:值得懷疑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圓老故交雖多,因其形跡可疑,亦無人代為分辯?!?/td>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貶義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主謂式;作謂語、定語;含貶義 |
成語結構 | 主謂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近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跡,不能讀作“jī”。 |
成語辨形 | 形,不能寫作“行”。 |
近義詞 | 行跡可疑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貼在教務處罵他的紙條,確有點過火,但也是他形跡可疑所致。(魯迅《兩地書》一一) |
成語謎語 |
行動詭秘,令人懷疑
鄧以形跡可疑,故亦不敢告人,托之歸寧而已?!读凝S志異·房文淑》
國語辭典形容人的舉止、動作或態度令人起疑。《清史稿.卷四二二.王茂蔭傳》:「各處捕獲難民,指為形跡可疑,嚴訊楚毒?!埂段拿餍∈罚谝晃寤亍罚骸缚匆娪行污E可疑的,以及箱籠斤兩重大的,都要叫本人打開給他查驗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