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”和“坐山觀虎斗”都有“雙方爭執不下;結果兩敗俱傷;讓第三者獲得好處”的意思;但“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”偏重在客觀地形容雙方相斗讓第三者獲利;“坐山觀虎斗”偏重在形容人的意愿和行動。
出自西漢?劉向《戰國策 燕策二》記載:“蚌方出曝,而鷸啄其肉,蚌合而鉗其喙。鷸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?!鲆嘣唬骸袢詹挥?,明日不雨,即有死鷸?!瘍烧卟豢舷嗌?,漁者得而并禽之。
翻譯白話文:蚌張開殼曬太陽,鷸去啄它,嘴被蚌殼夾住,兩方面都不相讓。漁翁來了,把兩個都捉住了。
成語解釋 | 比喻雙方爭執不下,兩敗俱傷,讓第三者占了便宜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出自西漢?劉向《戰國策 燕策二》記載:蚌張開殼曬太陽,鷸去啄它,嘴被蚌殼夾住,兩方面都不相讓。漁翁來了,把兩個都捉住了。 |
常用程度 | 一般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勸誡人 |
成語結構 | 復句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“鷸”,讀作“yù”,不能讀作“jú”;“相”,讀作“xiāng”,不能讀作“xiàng”。 |
成語辨形 | “漁”,不能寫作“魚”。 |
近義詞 | 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、坐收漁利、兩敗俱傷 |
反義詞 | 相輔相成、互利共贏 |
成語例子 | 清·李漁《無聲戲》第八回:“看官,自古道:鷸蚌相持,漁翁得利?!?/td> |
成語謎語 |
“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”和“坐山觀虎斗”都有“雙方爭執不下;結果兩敗俱傷;讓第三者獲得好處”的意思;但“鷸蚌相爭,漁翁得利”偏重在客觀地形容雙方相斗讓第三者獲利;“坐山觀虎斗”偏重在形容人的意愿和行動。
出自西漢?劉向《戰國策 燕策二》記載:“蚌方出曝,而鷸啄其肉,蚌合而鉗其喙。鷸曰:‘今日不雨,明日不雨,即有死蚌?!鲆嘣唬骸袢詹挥?,明日不雨,即有死鷸?!瘍烧卟豢舷嗌?,漁者得而并禽之。
翻譯白話文:蚌張開殼曬太陽,鷸去啄它,嘴被蚌殼夾住,兩方面都不相讓。漁翁來了,把兩個都捉住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