引短推長是什么意思
1.謂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,顯人之長。引短推長的網絡解釋
南朝時期,梁武帝經常召集文人談經論史,范云、沈約等人引短推長,武帝十分高興,經常給他們賞賜。一次武帝在別人說完后要劉峻發表看法,劉峻毫不猶豫用筆寫了十多件事,切中時弊,在座的人大驚,武帝十分不滿,再也不見劉峻了。
成語解釋 | 謂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,顯人之長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《南史·劉峻傳》:“武帝每集文士策經史事,時范云、沈約之徒皆引短推長,帝乃悅,加其賞赍。” |
常用程度 | 一般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處事 |
成語結構 | 聯合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明·李贄《讀史·曹公二首》:“況沈、謝引短推長,僧虔禿筆自免,孝標空續《辨命》哉?” |
成語謎語 |
南朝時期,梁武帝經常召集文人談經論史,范云、沈約等人引短推長,武帝十分高興,經常給他們賞賜。一次武帝在別人說完后要劉峻發表看法,劉峻毫不猶豫用筆寫了十多件事,切中時弊,在座的人大驚,武帝十分不滿,再也不見劉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