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是什么意思
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,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。形容不重視,不注意。 國語辭典雖目睹其物,耳聽其聲,但因心神不在,所以好像沒看見,沒聽見一般。形容不關(guān)心,不注意。《禮記.大學(xué)》:「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」也作「聽而無聞,視而無見」、「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」。
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的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是指對事物的發(fā)展采取漠不關(guān)心的狀態(tài)。該成語出自《老子》第十四章。
成語解釋 | 看見了同沒有看見一樣,聽見了同沒有聽見一樣。形容不重視,不注意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戰(zhàn)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知北游》:“終日視之而不見,聽之而不聞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謂語、定語、賓語;用于處事 |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 | 復(fù)句式成語 |
產(chǎn)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秦牧《核心》:“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,他也會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的。” |
成語謎語 |
雖目睹其物,耳聽其聲,但因心神不在,所以好像沒看見,沒聽見一般。形容不關(guān)心,不注意。《禮記.大學(xué)》:「心不在焉,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食而不知其味。」也作「聽而無聞,視而無見」、「視之不見,聽之不聞」。
視而不見,聽而不聞,是指對事物的發(fā)展采取漠不關(guān)心的狀態(tài)。該成語出自《老子》第十四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