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語解釋 | 不守法紀(jì)或圖謀作亂的人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《晉書·劉頌傳》:“雖有所犯,輕重甚殊,于士君子之心受責(zé)不同而名不異者,故不軌之徒得引名自方,以惑眾聽,因名可亂,假力取直,故清議益?zhèn)病!?/td> |
常用程度 | 一般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作賓語;用于壞人 |
成語結(jié)構(gòu) | 偏正式成語 |
產(chǎn)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不法之徒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我們要堅(jiān)決打擊不軌之徒 |
成語謎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