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存政舉是什么意思
謂為政在乎得人,得其人則善政行。語出《禮記.中庸》:"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。其人存,則其政舉。其人亡,則其政息。"孔穎達疏:"若得其人,道德存在,則能興行政教。" 國語辭典語本《禮記.中庸》:「其人存,則其政舉;其人亡,則其政息。」指施政者在位,則其主導之政教措施便得以推行。《花月痕.第四六回》:「只這議論,都是認真擔當天下事的文字;人存政舉,便自易易。」
成語解釋 | 舊指一個掌握政權的人活著的時候,他的政治主張便能貫徹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其人存,則其政舉。其人亡,則其政息。” |
常用程度 |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連動式;作定語、賓語;含貶義 |
成語結構 | 聯合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|
反義詞 | 人亡政息 |
成語例子 | 清·魏秀仁《花月痕》第46回:“只這議論,都是認真擔當天下事的文字,人存政舉,便自易易。” |
成語謎語 |
語本《禮記.中庸》:「其人存,則其政舉;其人亡,則其政息。」指施政者在位,則其主導之政教措施便得以推行。《花月痕.第四六回》:「只這議論,都是認真擔當天下事的文字;人存政舉,便自易易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