纏綿 ①形容感情深厚:感君纏綿意,系在紅羅襦。 ②形容歌聲宛轉動聽:“信天游”唱起來高亢、悠遠,“藍花花”唱起來纏綿、哀怨。 ③糾纏不已;縈繞不止:纏綿床褥|情思纏綿。
冷漠 (對人或事物)冷淡,不關心:神情~ㄧ~的態度。
淡漠 ①(對人、事)不熱心;冷漠:態度淡漠。 ②(印象)模糊不真切:他的音容笑貌永留在記憶的底片上,不會淡漠。
冷淡 ①不熱鬧;不興盛:生意~。 ②不熱情;不親熱;不關心:態度~。 ③使受到冷淡的待遇:他強打著精神說話,怕~了朋友。
疏遠 ①謂不與之親近:歡則相親,忿則疏遠|親戚故舊,早已疏遠。 ②指不親近的人:夫以疏遠與近愛信爭,其數不勝也。
兇暴 1.兇狠殘暴。
隔膜 ①情意不相通,彼此不了解:消除~ㄧ兩人之間有些~。 ②不通曉;外行:我對這種技術實在~。
1.切近。
2.親近;親密。
3.貼切。
4.真切;確實。
5.引申為準確。
6.形容熱情而關心。
(1) [cordial;kind]∶形容人態度親愛和善
態度親切
(2) ∶親密;親近
(3) ∶熱情關切
(1).切近。《北史·齊蘭陵王長恭傳》:“ 芒山 之捷, 后主 謂 長恭 曰:‘入陣太深,失利悔無所及。’對曰:‘家事親切,不覺遂然。’”《續資治通鑒·宋高宗紹興三十年》:“朝廷防虞 料角 ,至嚴至備,是注意於海道,可謂親切。”
(2).親近;親密。 冰心 《去國·最后的安息》:“ 惠姑 覺得她在學堂里,和同學游玩的時候,也不能如此的親切有味。” 周而復 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一部三:“老街坊好久不見了,猛然碰到,感到格外親切。”
(3).貼切。 宋 沉括 《夢溪筆談·文藝一》:“ 歐陽文忠 常愛 林逋 詩‘草泥行郭索,云木叫鉤輈’之句, 文忠 以謂語新而屬對親切。” 明 胡應麟 《詩藪·古體中》:“二君所論書法耳,然形容《十九首》,極為親切。” 清 李漁 《閑情偶寄·頤養·行樂》:“‘執柯伐柯,其則不遠。’取而較之,更為親切。”
(4).真切;確實。 五代 王定保 《唐摭言·雜記》:“僧曰:‘相公第更召與語,貧道為細看。’公然之。既去,僧曰:‘今日看更親切,并恐是 揚汴 。’公於是稍接之矣。” 宋 葉適 《淮西論鐵錢五事狀》:“臣昨在 蘄州 目見利害,詢採吏民,頗為親切。” 明 郎瑛 《七修類稿·辯證十·唐明皇游月宮》:“ 唐明皇 游月宮……諸説不同,要非親切之言,真實之事,好奇者之所為也;或一時宮人傳説之事耳。”《廿載繁華夢》第七回:“ 小菱 道:‘婢子哪里敢在太太跟前説謊?外面的人,儘有看得親切的,太太不信,可著人來問。’”
(5).引申為準確。《水滸傳》第三五回:“ 晁蓋 聽罷,意思不信,口里含糊應道:‘直如此射得親切,改日卻看比箭。’”《東周列國志》第十七回:“ 莊公 搭上弓弦,覷得 長萬 親切,颼的一箭,正中右肩,深入於骨。”
(6).形容熱情而關心。 巴金 《滅亡》第八章:“她們很知道青年作客異鄉的苦味,又常拿親切的話來安慰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