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亡命 : ①逃亡:亡命出國。②舍命而不顧后果:亡命之徒。亡命之徒是什么意思
本指脫離戶籍的逃亡者。后泛指不顧性命,犯法作惡的人。
國語辭典逃亡在外的人。《周書.卷三七.郭彥傳》:「彥勸以耕稼,禁共游獵,民皆務本,家有余糧。亡命之徒,咸從賦役。」
比喻不顧性命作奸犯科的人。《舊唐書.卷一八一.樂彥禎傳》:「從訓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輩,出入臥內,號為『子將』。」《舊五代史.卷一一四.周書.世宗本紀一》:「詔諸道募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,送于闕下,仍目之為強人。」也稱為「亡命徒」。
成語解釋 | 指逃亡的人。也稱冒險犯法;不顧性命的人。亡:無;命:名;亡命:逃匿則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類人(含貶義)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《周書 郭彥傳》:“亡命之徒,咸從賦役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貶義成語 |
成語用法 | 偏正式;作主語、賓語;含貶義 |
成語結構 | 偏正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之,不能讀作“zī”。 |
成語辨形 | 之,不能寫作“知”。 |
近義詞 | 不逞之徒 |
反義詞 | 謙謙君子 |
成語例子 | 原來這個兇手是匪軍一旅馬希山的部下—楊三楞。身強力大,一手好槍法,能喝酒,是個不怕死的亡命之徒。(曲波《林海雪原》二八) |
成語謎語 | 生卒;已故門生 |
本指脫離戶籍的逃亡者。后泛指不顧性命,犯法作惡的人。
國語辭典逃亡在外的人。《周書.卷三七.郭彥傳》:「彥勸以耕稼,禁共游獵,民皆務本,家有余糧。亡命之徒,咸從賦役。」
比喻不顧性命作奸犯科的人。《舊唐書.卷一八一.樂彥禎傳》:「從訓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輩,出入臥內,號為『子將』。」《舊五代史.卷一一四.周書.世宗本紀一》:「詔諸道募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,送于闕下,仍目之為強人。」也稱為「亡命徒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