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下之盟是什么意思
敵軍到了城下,抵抗不了,被迫簽訂的條約
國語辭典敵國軍隊(duì)兵臨城下,抵擋不住,被迫與敵人簽訂和約。語出《左傳.桓公十二年》:「大敗之,為城下之盟而還。」后用以比喻戰(zhàn)敗屈服的意思。唐.楊炎〈大唐河西平北圣德頌.序〉:「二月乙丑,皇帝以五命之服詔太仆崔偁總中權(quán),專上將,誓軍前之士,卻城下之盟。」《東周列國志.第五五回》:「君民效死,與城俱碎,豈肯為城下之盟哉?」
城下之盟的網(wǎng)絡(luò)解釋
城下之盟,成語,讀作chéng xià zhī méng,意思是在敵人的武力威脅下,被迫簽訂的屈辱性盟約,出自 《左傳·桓公十二年》。
生僻成語小百科
地崩山摧 土地崩裂,山嶺倒塌。多形容巨大變故。 »
斐然向風(fēng) 見“斐然鄉(xiāng)風(fēng)”。 »
兇喘膚汗 形容疲乏到極點(diǎn)。 »
祛蠹除奸 驅(qū)除禍害,消除奸佞。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