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約而同是什么意思
不約,言事前未嘗約好。不約而同,指事先沒有商量而彼此行動相同
她一講完,大家不約而同都鼓起掌來
國語辭典彼此并未事先約定,而意見或行為卻相同。《警世通言.卷三○.金明池吳清逢愛愛》:「轉眼又是一年,三個子弟不約而同,再尋舊約。」《初刻拍案驚奇.卷二三》:「口里雖如此說,心下因是兩夢不約而同,終久有些疑惑。」也作「不約而合」。近不謀而合﹑不約而合
成語解釋 | 約:約定;同:相同。事先沒有經過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動卻完全一致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津侯主父列傳》:“無尺寸之勢,起閭巷,杖棘矜,應時而皆動,不謀而俱起,不約而同會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緊縮式;作狀語;指行動、動作相同 |
成語結構 | 偏正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約,不能讀作“yāo”。 |
成語辨形 | 而,不能寫作“爾”。 |
近義詞 | 不謀而合 、殊途同歸 、異口同聲 |
反義詞 | 眾說紛紜 、言人人殊 、見仁見智 |
成語例子 | 中軍元帥欒書,不約而同,亦至朝門,正遇胥童引兵到來。(明 馮夢龍《東周列國志》第五十九回) |
成語謎語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