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識丁 : 1.《舊唐書.張弘靖傳》﹕"汝輩挽得兩石力弓﹐不如識一丁字。"后以"識丁"指識字。目不識丁是什么意思
很少受過教育的或沒有受過教育;尤指不能讀、寫
一個目不識丁的老頭
國語辭典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。參見「不識一丁」條。《警世通言.卷一七.鈍秀才一朝交泰》:「他兩個祖上也曾出仕,都是富厚之家,目不識丁,也頂個讀書的虛名。」《醒世姻緣傳.第一回》:「若是那等目不識丁的,村氣射人的,就是王侯貴戚,他也只是外面怕他,心內卻沒半分誠敬。」近不識之無﹑胸無點墨反精通文翰
成語解釋 | 丁:表示最簡單的字。形容連一個字也不認識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《舊唐書 張弘靖傳》:“今天下無事,汝輩挽得兩石力弓,不如識一丁字。” |
常用程度 | 常用成語 |
感情色彩 | 貶義成語 |
成語用法 | 主謂式;作謂語、定語;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|
成語結構 | 主謂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識,不能讀作“shì”。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胸無點墨 、不識之無 |
反義詞 | 學富五車 、滿腹經綸 |
成語例子 | 我試問如果你母親要把你嫁給一個目不識丁的俗商,或者一個中年官僚,或者一個紈袴子弟,你難產也不反抗?(巴金《家》二十五) |
成語謎語 | 文盲;陌生人;同行十二載,未知木蘭是女郎;認錯人 |
很少受過教育的或沒有受過教育;尤指不能讀、寫
一個目不識丁的老頭
國語辭典比喻不識字或毫無學問。參見「不識一丁」條。《警世通言.卷一七.鈍秀才一朝交泰》:「他兩個祖上也曾出仕,都是富厚之家,目不識丁,也頂個讀書的虛名。」《醒世姻緣傳.第一回》:「若是那等目不識丁的,村氣射人的,就是王侯貴戚,他也只是外面怕他,心內卻沒半分誠敬。」近不識之無﹑胸無點墨反精通文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