詞語分開解釋
千里 : 1.指路途遙遠或面積廣闊。莼羹 : 1.莼菜做的羹。
千里莼羹是什么意思
舊時多作思鄉之辭。語出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?言語》:“陸機詣王武子,武子前置數斛羊酪,指以示陸曰:‘卿江東何以敵此?’陸曰:‘有千里莼羹,但未下鹽豉耳!’”千里,湖名,在江蘇·溧陽縣。莼羹,用莼菜煮的湯。原為具有吳地風味的名菜,后泛指本鄉特產,含思鄉之意。
成語解釋 | 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湯,味道鮮美,不必用鹽豉做調味品。泛指有地方風味的土特產。 |
---|---|
成語出處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言語》:“有千里莼羹,但未下鹽豉耳!” |
常用程度 | |
感情色彩 | 中性成語 |
成語用法 | 偏正式;作主語、賓語;泛指有地方風味的土特產 |
成語結構 | 偏正式成語 |
產生年代 | 古代成語 |
成語正音 | |
成語辨形 | |
近義詞 | |
反義詞 | |
成語例子 | 百年蓬鬢關心切,千里莼羹與愿違(金 王渥《驛口橋看白蓮》詩) |
成語謎語 |
舊時多作思鄉之辭。語出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?言語》:“陸機詣王武子,武子前置數斛羊酪,指以示陸曰:‘卿江東何以敵此?’陸曰:‘有千里莼羹,但未下鹽豉耳!’”千里,湖名,在江蘇·溧陽縣。莼羹,用莼菜煮的湯。原為具有吳地風味的名菜,后泛指本鄉特產,含思鄉之意。